2025年2月10日至11日,第三届AI安全峰会“AI行动峰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峰会期间,法国网络安全局(ANSSI)联合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14个国家的安全机构共同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南《通过基于网络安全的方法构建可信AI》。这份文件不仅是对AI技术安全风险的系统性回应,更标志着全球AI治理从“原则共识”迈向“行动框架”的关键转折。
一、背景与动因:AI安全治理的紧迫性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指数级速度重塑社会与经济,但其带来的安全挑战同样严峻。根据《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指数》报告,2024年AI风险事件总数较2022年激增21.8倍,其中74%直接与安全问题相关。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加剧了数据泄露、算法偏见、恶意滥用等风险,而传统网络安全框架难以应对AI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法国作为欧盟AI发展的核心推动者,近年来通过吸引国际投资(如阿联酋300亿欧元数据中心项目)、扶持本土企业(如Mistral AI的Le Chat)以及制定国家战略(如2030年培训5000名AI研究人员计划),试图在美中技术霸权夹缝中确立欧洲的竞争力123。然而,欧盟严格的监管环境(如《AI法案》对高风险应用的限制)与算力短板(欧洲仅占全球算力的3%-5%)成为其发展掣肘。
在此背景下,该指南的发布既是法国引领全球AI安全治理的尝试,也是其平衡创新与风险的策略选择。
二、框架解析:网络风险驱动的可信AI构建
该指南的核心逻辑在于将网络安全方法论嵌入AI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预防-检测-响应-恢复”的动态风险应对体系,具体涵盖以下维度:
-
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估
强调从算法设计、数据采集到部署运维的每个阶段均需实施网络风险评估。例如,训练数据需通过“偏见清洗”和完整性验证,避免恶意注入;模型推理过程需具备可追溯性,以应对对抗性攻击。这一思路与欧盟《AI法案》对高风险系统的透明度要求形成互补,但更侧重技术层面的操作性。
韧性基础设施构建
针对AI依赖的算力基础,该指南提出“分布式安全架构”,倡导跨国共建高鲁棒性数据中心。法国此前已宣布与阿联酋合作建设吉瓦级AI数据中心,并计划2025年建成欧洲最大超级计算机,这些项目将成为该架构的实践样本。
开源生态与协同防御
文件特别强调开源技术在可信AI中的作用,呼吁建立跨国漏洞共享平台。这一主张呼应了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在峰会中的观点,开源能防止技术垄断并加速安全创新。目前,欧洲已成立OpenEuroLLM联盟,旨在开发对标DeepSeek的开源模型,而法国Mistral AI的Le Chat则凭借多语言与文化适配性成为区域标杆。
跨域协同治理机制
提出“国家-企业-学术”三位一体的协作网络。例如,法国政府计划在2025年发布AI初创企业法规改革路线图,简化监管流程以吸引投资;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研究与培训集群”推动产学研融合。这一模式与《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指数》中“政产学研协作”的倡议高度契合。
三、国际反响:合作与博弈并存
该指南的发布引发多重反响:
- 欧盟内部:德国与法国宣布联合启动首个跨国AI研究计划,试图整合欧洲分散的研发资源。然而,部分成员国对过度依赖法国主导的框架存疑,担心与欧盟《AI法案》的监管优先级冲突。
- 美国立场: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中批评欧洲“过度监管”,主张放松限制以保持技术领先。这种分歧凸显美欧在AI治理哲学上的根本差异:美国侧重市场驱动,欧洲强调权利保护。
- 全球南方国家:60国签署的《巴黎人工智能宣言》虽支持“开放、包容、安全”原则,但发展中国家普遍呼吁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援助,以避免在新一轮AI竞赛中被边缘化。
四、挑战与应对:从框架到落地的路径
尽管该指南为可信AI提供了系统性方案,其实施仍面临多重挑战:
- 技术复杂性:AI系统的黑箱特性与自适应学习能力使传统安全工具失效。对此,该指南建议采用“世界模型”(杨立昆提出)替代单一依赖大语言模型,增强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与常识推理能力。
- 标准碎片化:各国安全法规差异可能导致合规成本激增。文件提议依托“国际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网络”(首尔峰会成立)推动标准互认,但该网络目前仍将中国排除在外,削弱了其全球代表性。
- 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与欧盟数字主权战略加剧技术供应链割裂。该指南虽未直接涉及,但法国推动的“本土AI力量扶持计划”(如Mistral AI)暗含减少外部依赖的意图。
五、未来展望:构建全球AI安全共同体
该指南的长期价值在于其方法论的可扩展性:
- 技术层面:推动“以网络安全为底座”的AI开发范式,将零信任架构、隐私计算等成熟技术融入AI生命周期。
- 治理层面:倡议成立跨国AI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类似欧盟《网络团结法案》中的“网络安全警报系统”。
- 伦理层面:与欧盟《可信赖AI伦理准则》形成闭环,将“尊重人的自主性”“公平性”等原则转化为可落地的安全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虽未参与该指南制定,但其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指数》中的领先地位(位列第一梯队)以及发起“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的努力,预示未来东西方可能在AI安全领域形成竞合共生的新格局。
六、总结
法国主导的该指南标志着AI安全治理从“原则宣言”向“行动纲领”的演进。它既是对抗技术风险的盾牌,也是争夺全球AI话语权的利剑。然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超越地缘博弈,构建真正包容的多边协作机制。
极牛网精选文章《法国联合15国发布《通过基于网络安全的方法构建可信AI》:全球AI安全治理的里程碑》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极牛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eknb.com/2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