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移动应用承载海量关键数据与核心业务的今天,移动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柱,也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然而,顶尖移动安全人才的巨大缺口,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此背景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新形态教材《移动安全—逆向攻防实践》(ISBN:9787302690511)于2025年9月正式发行。这不仅是教材出版领域的一件大事,更是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网络安全人才战略、为填补人才空白输送“弹药”的关键举措。
作者简介:
叶绍琛:网络安全专家,公安部全国网警培训基地特聘专家,网络安全110智库顾问,NgSecGPT开源网络安全大模型核心开发者,中国下一代网络安全联盟AI安全专委会理事,CTFWAR国际网络安全攻防对抗联赛裁判长,网络安全期刊《网安观察》总顾问,曾获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蔡国兆:移动安全技术专家,蓝典信安AI实验室负责人,蓝典信安研发总监,移动APT攻击及黑灰产APP资深安全研究员,NgSecGPT开源网络安全大模型核心开发者,曾发表多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及专利,主导人工智能LLM大模型应用防火墙、LLM驱动威胁情报研判、基于LLM的恶意程序监测等前沿核心课题。
陈鑫杰:网络安全开源情报专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特聘讲师,公安部全国网络警察培训基地专家导师,广东工业大学网络安全客座讲师,广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专家,中国网络安全行业门户“极牛网”总编辑,多地省市公安局网警技术顾问,多次协助侦察抓获大型涉网犯罪团伙。
编辑推荐:
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天后的第五主权空间,网络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推进落实,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产业逐渐发展成熟,广大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网络安全相关专业。鉴于软件逆向工程技术原理复杂、实战难度大,为满足广大读者对于移动安全的学习需求,作者结合理论技术和攻防实战,编著此书。
本书根据移动安全攻防的技术栈脉络,从移动操作系统内核及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到移动应用安全测试及逆向分析的实战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读者形成关于移动安全攻防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本书呈现了以下移动安全攻防的理论、技术与应用:
- 移动应用安全基线检测
- LLM 大模型驱动移动安全攻防
- MobSF 移动安全测试框架
- 移动应用静态逆向工程
- 移动应用动态调试
- 移动应用 Hook 框架
- Unicorn 框架调试分析
- SO文件二进制逆向
- 移动应用脱壳实战
- loT 安全威胁建模
内容特色:
《移动安全—逆向攻防实践》网络安全教材的显著特色在于其极强的系统性和实战性。
体系完备 循序渐进: 内容编排遵循学习规律,从移动安全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移动应用的安全开发、逆向工程、漏洞挖掘与利用、移动数据存储安全、移动网络通信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案例驱动 聚焦实战: 教材摒弃了纯理论的枯燥说教,引入了大量典型移动安全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的安全事件、漏洞模型(如组件泄露、数据泄露、恶意扣费、远程控制等)进行拆解,让读者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发现、分析和防御移动安全威胁的能力。
面向未来 视野开阔: 本书并未止步于当下,还前瞻性地探讨了5G安全、物联网IoT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新兴技术在移动领域带来的安全挑战与机遇,助力学习者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专家推荐语
网络安全是不对等的博弈,在移动互联时代我国手机上网比例超99%,因此研究移动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其成果可缓解攻防博弈的不对等程度。本书通过体系化的攻防理论和实战化的案例讲解,帮助读者建立移动安全知识体系,提高移动攻防实战能力。
——陆以勤(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兼网信办主任)
所有流行操作系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软件加解密等安全加固防护技术的重要应用,本书系统性地论述了移动应用安全领域相关攻防技术的知识体系,从技术进阶提升的角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为网络安全从业者打开移动安全攻防方向的知识大门。
——王琦(GeekPwn国际安全大赛发起人、DARKNAVY研究机构创始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高速成长,移动安全成为了攻防对抗的重点领域。尤其近两年多个涉及数据和个人隐私的法规发布,移动安全的重要性凸显。本书章节设计全面覆盖了移动安全技术栈,知识点环环相扣,实操性强,值得广大网络安全从业者仔细研读。
——吕一平(前腾讯产业安全总经理、前腾讯科恩实验室负责人)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应用的普及已经渗透到医疗、金融、政务等领域,移动应用是用户数据交互的载体,移动应用安全问题关系着用户数据安全,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移动应用安全攻防的技术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技术专著。
——李世锋(中国电子集团中电数据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博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于移动端的黑灰产攻击日趋泛滥,APT攻防对抗愈加升级,如何提升移动应用防护能力成为了产业刚需。本书从攻防实战的角度进行梳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逆向技术和加固加壳技术,推荐一线的网络犯罪治理人员仔细研读。
——胡铭凯(数字取证专家、公安部全国网络警察培训基地专家导师)
极牛网精选文章《清华大学出版社《移动安全》网络安全学科教材,赋能网络安全人才战略!》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极牛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eknb.com/2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