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体系化衔接

9月8日,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此次修改重点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加强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有机衔接,科学设置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体系化衔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瑞贺在向常委会会议作说明时表示,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应用更加普及,日益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凸显,利用网络从事网络入侵、网络攻击、传播违法信息等违法行为屡有发生。为适应网络安全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与网络领域相关立法的衔接协调,对网络安全法法律责任制度作出修改完善,加大对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是必要的。

本次《修正草案》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体系衔接、分类施策的原则,顺应了当前国内网络安全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让网络安全法律责任框架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于网络安全风险的认知与防范能力,推动国内网络安全合规建设迈向更全局体系、更务实有序的新阶段。其积极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01 强化责任闭环,完善处罚类型与幅度,驱动网络安全从“合规性”向“实效性”升级

本次修正草案的核心亮点之一是重点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其修订重点具体体现在:一是增加了行政处罚类型,例如新增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规定;二是大幅提高了罚款额度,例如对造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主要功能等特别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后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处二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罚款;三是丰富了处罚手段,引入了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等措施。

此举带来的深远影响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违法成本,打破了以往“合规免责”的旧有观念,迫使网络运营者必须将网络安全视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不仅仅是一项合规成本。这将驱动所有行业企业进行安全转型,从“被动合规”走向“主动免疫”,投入真金白银构建真正具有实战能力的防护体系,从而整体提升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层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水位。

02 促进法律协同,实现“三法一体”有机衔接,构建统一协调的法治网络空间

本次修法的另一重大修订重点是加强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有机衔接。其修订旨在解决不同法律之间可能存在的责任分配、处罚幅度不协调等问题,例如做好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法律责任规定的衔接。

此举带来的核心影响是:它标志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协调、统一的“三位一体”数字安全法律体系。对于企业而言,法律环境的清晰和统一极大降低了合规复杂度与不确定性。企业可以更清晰、更高效地构建一套同时满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要求的综合治理体系,避免了因法律条款交叉或冲突而带来的合规困境。

03 科学分类施策,细化违法类型与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与执法公正性

草案明确提出了“科学设置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此次修订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更精细化的分类,并据此设置了更有针对性的法律责任,体现了立法和监管思维的精细化与科学化。例如修正草案区分造成大量数据泄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局部功能等严重情形,以及造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主要功能等特别严重情形,参照数据安全法有关规定,提高罚款幅度。

其带来的重要影响在于:这种精细化区分使得监管机构能够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性质(是破坏网络运行安全还是侵害网络信息安全)、具体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施加更为精准、适当和公正的处罚。这既增强了法律威慑力,又提升了执法的规范性与公信力,引导网络运营者对其各类网络行为及其后果形成更清晰的预期。

04 壮大安全产业,扩大市场需求与创新空间,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法律环境的持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空前加强,为网络安全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战略机遇。修订案通过强化责任,使得网络安全投入成为企业规避巨额罚款、维持正常运营的必然选择,从“可选消费”转变为“必要投资”。

这对于网络安全产业而言是直接且重大的利好:它意味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爆发和持续深化。这要求奇安信等网络安全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提供能够真正解决客户痛点、帮助客户落实法律要求、提升安全效能的一流解决方案。一个蓬勃发展的健康市场,也将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涌入,形成“政策驱动-需求释放-产业壮大-技术反哺”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体系化衔接

极牛网精选文章《《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体系化衔接》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极牛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eknb.com/28243.html

(16)
打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主编的头像主编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年9月3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