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典信安 · AI合规服务中心,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AI合规咨询及治理服务,提供涵盖算法备案、数据安全与伦理审查等全面的合规咨询、评估与审计服务,量身定制内部治理体系与合规流程,致力于将复杂法规转化为清晰指南,助您高效规避AI合规风险,确保您的AI创新业务在合规上行稳致远。合作邮箱:AI@LD-SEC.com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普及应用,其背后对海量个人数据的处理引发了严峻的合规挑战。其中,获取用户“同意”作为最核心的法律基础之一,其设计是否合法、合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个合法、健壮的用户同意与撤回机制应满足哪些关键要求。
一、 有效的用户同意机制必须满足四大核心要求
根据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国内外法律法规的精神,有效的同意必须是明确、自愿、具体且易于理解的。对于AI大模型这一特定场景,具体要求可细化如下:
-
明确性与可理解性
-
告知义务的深化:不能仅使用“为优化服务体验”等模糊表述。必须清晰、如实地向用户告知:
-
处理目的:明确区分是为了模型训练与调优,还是为了提供实时交互生成内容,或是进行个性化推荐。不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层级的同意。
-
数据类型:具体说明收集的是用户的输入文本、对话历史、上传的图片/文件,还是设备信息、IP地址等元数据。
-
大模型特性:用通俗语言解释用户数据如何被用于训练,以及生成式AI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幻觉等问题,管理用户预期。
-
-
语言表达:坚决避免使用晦涩的技术术语,确保普通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其同意的内容是什么。
-
-
自愿性
-
必须保障用户的选择自由,严禁“捆绑同意”或“强制同意”。例如,不得将“点击同意个人信息处理”作为使用基础聊天、问答功能的唯一前提。用户应能在不授权非必要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仍能使用服务的核心功能。
-
界面设计上不应预设勾选同意,或通过视觉误导使用户轻易做出同意的选择。
-
-
具体性(禁止“一揽子”同意)
-
这是AI大模型合规的重中之重。由于大模型的数据处理活动复杂多样,必须将不同目的的处理活动进行拆分,并分别获取用户的单独同意。
-
典型场景拆分:
-
基础服务同意:为响应本次对话而进行的必要数据处理。
-
模型训练同意:是否同意将本次对话内容用于大模型的匿名化训练。
-
个性化推荐同意:是否同意基于您的使用习惯和内容,提供更个性化的生成结果。
-
第三方共享同意:如果会将数据提供给第三方用于模型再训练或其他目的,必须单独明确告知并获取同意。
-
-
二、 用户撤回同意的权利必须得到充分保障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这项权利对于大模型服务而言,不是可选项,而是法定强制要求。
-
撤回渠道必须便捷
-
企业必须提供清晰、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廉的撤回渠道。理想的实践包括:
-
在应用设置或用户中心提供明确的“隐私管理”或“同意管理”入口。
-
提供在线客服、专用邮箱或表格等渠道,接受用户的撤回请求。
-
撤回操作应如同给予同意一样方便,不能设置复杂的流程或人工审核障碍。
-
-
-
撤回的后果必须即时且无惩罚
-
立即停止处理:一旦收到撤回请求,企业应立即停止基于该同意的一切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对于大模型,这可能意味着需要将用户的数据从训练队列中移除,或停止基于其历史行为的个性化分析。
-
禁止“报复性降级”:用户撤回同意后,不得因此降低其基础服务的质量,或限制其使用核心功能。例如,用户撤回模型训练同意后,其正常的对话生成功能应完全不受影响。这确保了用户行使权利时“可进可退”,没有后顾之忧。
-
例外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数据的处理在此刻已不再依赖于用户的同意,而是基于其他法律依据(如为履行合同所必需、为履行法定义务等),则企业可能无需因撤回而停止处理。但对此,企业负有举证责任。
-
结语
对于提供AI大模型服务的企业而言,构建一个合法、透明、用户友好的同意与撤回机制,不仅是规避法律风险(如高额行政处罚、民事诉讼)的护城河,更是赢得用户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强监管时代,将合规性嵌入产品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从业者的必然选择。
极牛网精选文章《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如何设计合法的同意与撤回机制?》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极牛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eknb.com/28407.html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