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典信安 · AI合规服务中心,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AI合规咨询及治理服务,提供涵盖算法备案、数据安全与伦理审查等全面的合规咨询、评估与审计服务,量身定制内部治理体系与合规流程,致力于将复杂法规转化为清晰指南,助您高效规避AI合规风险,确保您的AI创新业务在合规上行稳致远。合作邮箱:AI@LD-SEC.com
随着AI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步入快车道,其名称与品牌的价值与日俱增。一个响亮的模型名称,如“ChatGPT”,已成为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然而,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传统法律体系的更新,这使得AI大模型的商标权保护面临独特挑战。本文将系统性地解析AI大模型商标保护的核心要点与侵权防范策略,为您的创新成果筑牢品牌防线。
一、前瞻性注册:构建权利根基
“产品未动,商标先行”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黄金法则,对于AI大模型而言,其跨领域、多场景的特性使得商标注册策略需更具前瞻性和精准度。
-
核心类别全覆盖:绝不能仅注册单一的软件类别。一个完整的保护策略应至少涵盖:
-
第9类:计算机软件、APP、可下载的算法模型。
-
第42类:技术研究、云计算、软件开发服务。
-
第35类:广告宣传、在线商业平台服务。
-
第41类:提供在线非正式教育、培训服务(如AI教学应用)。
-
第38类:提供在线聊天、数据传输服务(如AI对话接口)。
-
第45类:在线社交网络服务(如AI社交机器人)。
-
-
防御性注册策略:对于已成名的大模型,可考虑在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类别上进行防御性注册,以防他人“搭便车”,稀释品牌价值。
二、显著性:商标的灵魂
商标的“显著性”是其获得法律保护的基石。一个缺乏显著性的标识,如同试图为“汽车”这个通用名词申请商标,注定无法获得独占权。
-
强显著性范例:“GPT-4”、“文心一言”、“Stable Diffusion”等,这些名称具有独创性,与AI技术本身无直接描述关系,易于识别和记忆,法律保护力度最强。
-
弱显著性风险:“智能助手”、“AI大模型”、“数据分析平台”等,属于行业通用或描述性词汇,通常会被商标局直接驳回,难以阻止他人正当使用。
三、动态监控与主动维权:建立品牌防火墙
商标注册并非一劳永逸。在数字时代,侵权行为可能在任何角落瞬间发生。
-
建立监控体系:定期监测主要商标局数据库,关注竞品的市场宣传、电商平台上的未授权使用,以及技术社区、开源项目中的滥用情况。
-
果断采取法律行动:一旦发现侵权或恶意抢注,应迅速启动法律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
对初审公告的近似商标提出异议。
-
对已注册的侵权商标提出无效宣告。
-
对市场侵权行为提起行政投诉或司法诉讼。
-
四、跨境布局:为出海铺平道路
商标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在中国注册的商标,仅在中国大陆受保护。若您的AI大模型有出海计划,必须提前在目标市场进行布局。
-
重点市场优先:根据业务规划,提前在美国(USPTO)、欧盟(EUIPO)、日本、东南亚等主要目标市场提交注册申请。
-
利用国际条约:通过马德里体系等国际注册渠道,可以一份申请、一种语言、一组费用指定多个成员国,是高效进行全球布局的优选方案。
五、规范使用与体系化防御
权利的维持同样重要,不规范的使用可能导致权利丧失。
-
规范标注:在注册商标旁标注“®”,在未注册但使用的商标旁标注“™”,以公示权利状态。
-
避免沦为通用名称:警惕您的模型名称像“阿司匹林”、“优盘”一样沦为通用名称。在宣传和使用时,应将其与“AI模型”、“软件”等通用词汇结合使用(例如:“使用ChatGPT模型进行开发”)。
-
体系化防御:将商标与商号、域名等进行一体化保护。确保与您大模型名称一致或近似的
.com、.ai、.cn等主流域名已被注册,构建全方位的品牌保护网。
结语
对于AI大模型而言,商标已不仅是区分来源的标识,更是技术实力与市场信誉的载体。构建一套“前瞻注册为盾,动态监控为矛,全球布局为策”的全生命周期商标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行稳致远的关键。唯有将品牌保护意识融入技术研发与商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方能在AI的浪潮中,让您的创新之名熠熠生辉。
极牛网精选文章《如何构建AI大模型的商标护城河?合规策略与侵权防范全解析》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极牛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eknb.com/28401.html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